習慣 – 古藹文傳道

新的一年教會門徒訓練正式開始, 這是一個無須上堂的訓練, 主要鼓勵弟兄姊妹參與讀經計劃, 領人參加教會聚會和恆常奉獻。希望弟兄姊姊將這三項培養成為屬靈生命的紀律和習慣。行為心理學研究, 紀律和習慣是有意識的選擇和行動, 任何一種行為只要經過二十一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 超過九十天的重複就會鞏固其穩定性。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至七天左右, 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而不自在。需要堅定意志, 十分刻意提醒持續實踐, 會覺得不自然不舒服, 甚至會有掙扎想放棄的情況出現。 第二階段七至二十一天左右, 繼續第一階段的努力, 重複實踐, 進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而自在。會覺得比較自然和舒服, 但是要留意偶一鬆懈, 就容易放棄或停滯不前。因此, 還需要刻意提醒努力繼續堅持。 第三階段二十一至九十天左右, 此階段的特徵是不經意而自在, 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踏入此階段, 這項習慣就已經成為生命中的一個有機部分進入自動模式, 它會自然不停地驅動進行, 沒有實踐反而覺得不自在。 以讀經為例只要大家堅持最少二十一天就可形成讀經習慣, 祈求聖靈賜毅力、忍耐、持久恆心給我們閱讀或聆聽神的話語, 讓神的話語潛移默化滲透和塑造我們生命。領人參加教會聚會, 可能要培養不怕「食檸檬」( 被拒絕) 的習慣, 把握機會繼續發出邀請。什一奉獻或月捐, 按聖經教導要獻上無殘缺而又是最好的給上帝,因此最理想是培養每月收到薪金便立刻作出奉獻的習慣, 不要等到月尾用到剩餘才獻給上帝。 如果我們能將讀經、傳福音、奉獻成功培養為屬靈生命紀律和習慣, 不但為今生帶來許多益處, 在提摩太前書4 : 8 – 9 提到「操練身體益處還少, 惟獨( 操練) 敬虔, 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教會門徒訓練也可看為操練敬虔的起步, 幫助我們心思意念, 言語行為逐漸邁向成熟, 更加貼合神的心意, 活出神的形像。元福人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註1 : h t t…

「家長」有話說 – 愛回家家長 Toby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 唯獨敬虔, 凡事都有益處. . . . . . 」( 提前4 : 8 ) 大多數人都明白操練會帶來益處, 但卻抗拒操練, 總喜愛停留在自己的安舒區( c o m f o r t z o n e ) 。操練? 只是想想、說說罷了, 並沒有肉身的付出及趕上! 感恩在我們的信仰上是有提及有關操練的事情, 最令人熟悉的就是有晨更禱告及禁食禱告。我們元福之前也有推動過, 你又參與了多少? P l a n y o u r w o r k 容易, w o r k y o u rp…

呼喊中的轉化 – 古藹文傳道

近日看一篇文章提及過去一年, 本地基督教詩歌音樂創作喜見新面貌, 年輕團隊創作的詩歌被教會聽見及採用, 團隊創作配合時代氣氛, 適切地幫助教會年青人在失望逆境中抒發情感、產生共鳴。文中有幾首歌曲介紹, 試聽一下, 聽到年青人心中的呼喊, 有些純粹抒發情感, 有些內容能夠帶出對上帝仍充滿信心和盼望, 聽後心靈得安慰有力量回到逆境中繼續奮鬥。 有以上的發現, 是透過教會一位姊妹在I G 分享得知。其後有機會與她傾談歌曲之餘, 也關心她近況。過去她曾對社會環境感到不滿、憤怒和失望, 曾向上帝呼喊希望上帝改 變身處狀況。今日環境仍在改變, 她卻分享當中的轉化。由情緒呼喊宣洩到理性的反思, 過程中她領悟到上帝不是按她心意而改變, 要改變的不是外在環境, 而是她對上帝的信靠, 內在生命要成長堅強。她明白世上追求沒有完美而且都會過去, 唯有追求上帝國度才有盼望, 會思想如何在世活出有意義的生命為目標方向。 如何經歷生命轉化? 必須透過耶穌。上帝用一個過程來轉化我們的生命, 是一個靈命成長的經驗。明白所有轉化的終極目標是「更像耶穌」。上帝要我們達成的目標, 不在於 平穩、幸福或舒適, 而要在不同的境況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與神的關係, 及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要像耶穌。此外一切「轉化」都從抉擇開始, 申命記3 0 : 1 9 上帝要我們選擇生命, 約翰福音1 0 : 1 0 耶穌又對我們說:「我來, 是要叫人得生命, 並且得的更豐盛。」生命是一連串的選擇, 選擇耶穌按著祂的道而行。又要明白我們和上帝在轉化過程中的角色, 只要我們盡本分立志行事, 聖靈在我們心裡運行, 更新轉化成就上帝的美意。 最後介紹一首年青人創作的新歌《呼喊》,當中的副歌是將詩篇二十三篇的內容編成歌中的禱告、宣告和呼喊: 死蔭幽谷 我不怕遭害 絕處困境 神定領我跨過 祢杆祢杖…

感想.敢言 – 何景昕傳道

踏入2 0 2 0 年的尾聲, 你的感想是… 「今年很艱難, 希望明年會更好? 」、「唉! 年年難過年年過。」有些人會消極看世上所發生的事, 而悲觀情緒是會被感染的。當你見到人瘋狂搶購食物、日用品時, 悲觀的人則會跟風盲搶。 在馬太福音2 4 章3 – 1 4 節記載耶穌論及末世時有打仗, 人們互相爭鬥、國家互戰、到處有饑荒及地震; 又有假先知迷惑人, 而許多人的愛心也漸漸冷淡了。即便如此, 主耶穌勉勵我們是要把天國的福音傳遍天下, 向萬民作見證。弟兄姊妹, 不要因所發生的事而變得冷淡, 耶穌說: 「你們若繼續遵守我的道, 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將認識真理, 真理會使你們自由。」( 約翰福音8 : 3 1 – 3 2 ) 。 在疫症肆虐、經濟開始蕭條, 看似沒有朝氣及轉機; 生活上的困難, 好像無法面對未來, 請不要忘記你們應當是一群有堅韌屬靈生命力的基督精兵, 能應對生活上的困難。今若軟弱無力,那可能是因為過去沒有好好裝備及鍛鍊自己屬靈的生命, 所以, 我們應當學習及實踐真理。來年, 元福推行全教會性的門徒訓練共有三個重點, 其中一個是如何作好管家職事, 推動目標是要幫助信徒操練屬靈生命的成長, 實踐作為上帝託付的管家職事, 經歷上帝所應許的祝福。 以下是不同對象層面, 為自己在管家職事之奉獻上, 定立新目標:

默想與默觀 – 古藹文傳道

近期為教導教會祈禱課程作預備, 揀選不同祈禱方法與學員操練, 其中包括默想經文和默觀( 靜觀) 祈禱。過程一般操練安靜為先, 以呼吸節奏調息心靈, 將注意力集中當下, 放下判斷向神敞開心靈, 然後聆聽重複誦讀的經文進入默想, 期間可以祈禱與神交流對話, 最後是一段靜默時間, 在心靈靜默中專注於神, 享受與神同在。結束後能夠將過程中觸動心靈的感受和體會記錄下來, 更能深化與神相交的經驗。多操練默想和默觀可以提高內在覺察能力, 在生活中敏銳神的愛和作為, 讓生命活在神的帶領中。 默想和默觀在《天主教教理》有清楚的定義: 默想( 英文: M e d i t a t i o n ) 是運用思維、想像、情感和渴望, 為深化信仰的信念,激起內心更新改變, 並強化我們跟隨基督的意願。基督徒的祈禱以默想基督生活的腳踪為優先, 在祈禱中反省與基督的關係, 認識基督的愛, 並與祂結合為一。 默觀( 英文: C o m t e m p l a t i o n ) 是以基督為焦點的凝望注視, 祂望著我, 我望著祂。專心注意基督就是捨棄自我,…

每逢佳節倍思親 – 何景昕傳道

可能大家沒有想過「每逢佳節倍思親」, 是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描寫作者遠行而思念親人的感受。農曆九月初九, 也稱「重九」, 也是重陽節、又稱敬老節或踏秋節。節日由來有多個說法, 有說是東漢年代有人預測九月初九當日某村將有禍患, 全村人登高、飲菊花酒避禍擋災,後來村民下山, 發現村內禽畜全都死光。自此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 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而日本、韓國同樣都有這傳統的節日。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三個節期也是中國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 細心一數, 其實差不多一季便有一個祭祖節期。祭祖原意是敬老崇孝, 記念先人曾經的付出, 不致忘本。只是異教把這些傳統及先人神化, 以為誠心拜祭就得保佑, 又與堪輿牽上關係, 令子孫們以為對先人風光安葬、之後常常「用心」拜祭, 就可能「風山水起」, 事事順利, 把原意完全騎劫了。 初信主的朋友很多都不太明白, 以為信主後要放棄祭祖, 的確「祭」是需要放棄,因為祖先不是神, 不用拜祭供奉。但筆者相信尊敬先人這個傳統原意是值得流傳,因為孝義在基督信仰中都是重要, 尤以尊敬父母, 是十誡所頒布其中一道命令:「當孝敬父母, 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 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出2 0 : 1 2 ) 。經文雖提及因為孝敬父母而得長壽, 但更重要的精義是父母仍在世時, 當要孝敬, 免得只能在冰冷的墓碑前來懊悔盡孝。

盡責。忠心 – 古藹文傳道

每年的暑假是夢想家最期待的時間, 可惜因為疫情關係所有實體的暑期活動被迫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參與線上活動, 期望達到凝聚群體的目的。 由七月開始到八月底, 一班年青暑期義工每星期的週二至週六在他們的「奮鬥房」( 喜樂室) 埋頭苦幹, 一切從零開始製作線上一系列的綜藝節目。所有的內容由籌劃、分工、拍攝、剪接、後期製作都是他們一手包辦。最令人驚訝的是每項節目內容絕不遜色於電視播放的質素, 總有使人驚喜的地方。以前大戲師父說「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原來一個線上十至十五分鐘的節目, 線下的預備功夫都要花上百倍時間, 不少的人力和技術支援, 許多還是新學、新嘗試。 對義工們的努力、用心和盡責, 我曾問他們: 「如果花那麼多的時間、人力和資源製作一條十至十五分鐘的短片, 別人看了轉頭就會忘記的, 價值在那裡呢? 」再進一步地問: 「如果所做的服侍別人看不見, 得不到任何人的欣賞或回報, 你仍會盡責忠心地繼續服侍嗎? 」義工們回答令人安慰, 他們認為能夠事奉自己的群體是意義的所在, 就算別人未能了解背後付出幾多也不緊要, 因為有一班共同奮鬥的弟兄姊妹彼此鼓勵, 只要完成他們所受的託付, 相信有主記念。 這些節目能夠成功凝聚小組連結組員, 透過線上節目提供的話題, 延伸線下繼續參與網組相聚分享。能夠在抗疫疲累沉悶的氣氛中, 注入新鮮的元素刺激大家, 豐富小組內容。義工們付出的努力, 最後得到小組的投入參與, 心感滿足。看見教會的年青人能夠委身, 不怕辛苦亦不計較得失, 盡力做好所託付的工作, 能夠在小事上忠心, 將來必能成就更大的託付。盼望夢想家有更多的年青人起來加入事奉的團隊, 為自己的群體、為教會委身服侍。 元福一直承傳委身事奉的文化, 我們敬愛的黎汝富牧師四十年在元福的委身事奉,經歷不少風雨起跌仍然堅定的盡責忠心地服事, 今年年底是黎牧師光榮退休的時間, 雖然在繁重的崗位退下來, 但是黎牧師將會退而不休, 計劃未來退休後服事的方向。願我們的年青人都以黎牧師為榜樣, 將元福盡責忠心, 委身事奉的文化承傳下去。

真面目 – 何景昕傳道

凡所行的, 都不要發怨言, 起爭論, 使你們無可指摘, 誠實無偽, 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 好像明光照耀, 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 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 也沒有徒勞。( 腓2 : 1 4 -1 6 ) 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期望疫症能盡快成為過去, 大家都可以摘下口罩, 不論愛美與否, 都可以「真面目」展示見人。這大半年, 彷彿大家都困在口罩之中,在街碰到不太熟悉的朋友, 為怕尷尬也不敢貿然打上招呼, 人與人也好像多了一份隔膜。但同時, 因著帶口罩能遮蔽面相之利而犯案的數字突然飆升, 以為隱藏了「真面目」就可以鬼不知人不覺地犯罪。 經文說到「誠實無偽」, 意即不以假面目示人, 在這世代中像明光照耀。可是,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挑戰, 或人際間的相處等, 往往最容易展示人的面目, 我們是用「真」還是「假」面目去應對? 用上屬靈還是屬肉體的方法, 我們都可以選擇, 而這些選擇往往影響事情的結果, 甚至影響人的一生。 人在順境時, 會較容易有感恩的心態;但在逆境的時候, 真的很難即時以感恩之心應對, 通常都會反問為什麼? 怎樣解決? 或甚至埋怨。倘若我們看不到逆 境的真面目, 就會被它困住, 更看不透「它」會帶來自我發現、磨練和成長,甚至是上帝的賜福。 耶和華說: 「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 是賜平安的意念, 不是降災禍的意念, 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耶2 9 : 1…

憑著信經歷半 – 黎陳秀英師母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 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 創1 2 : 1 ) 信心考驗 記起1 9 8 0 年對我來說是一個大轉變, 我要離開自小長大生活的社區— — 粉嶺,因剛剛結婚還在適應夫妻生活, 就要放下一個喜愛的社區、教會和屬識的朋友。我走出安舒區, 隨著丈夫來到非常陌生的元朗, 建立新的生活, 開荒教會。真有萬般徨恐, 唯有順服丈夫的呼召, 憑著信踏上我人生的未來! 還好的是有一群弟兄姊妹一同進行開荒工作,都有點安慰。 怎料考驗好快就來到, 在元朗住了不夠幾個月, 房子失火, 家園盡失, 信心迷惘得質問神, 為何會如此? 問題未必有答案, 但日子一定要向前看。考驗也未必會完結, 人生必經歷磨練。上帝令我在開荒教會學到許多東西。 委身使命 我在2 0 0 5 年放下幼兒教育工作, 回到元福全職工作, 開展家庭事工和童樂坊的工作。當時萬事起頭難! 所以再起了對神埋怨和對自己呼召起了質疑! 為何不繼續留在學校有較高薪酬和較長的假期, 反而要自找艱難到教會工作, 面對眾多的批評、質疑和誤解等。 蒙福人生 回望4 0 年在元福事奉的日子, 似乎為主付出一生的青春, 其實反是我人生得着很多寶貴的經歷和成長。在事奉路程中, 主總藉著很多人與事來磨練和雕琢自己的性格, 學習實踐寬容和饒恕的真理。同時每當思念主耶穌被人藐視和鞭打的時候, 這只是小小的苦楚等於激勵啊!…

旅客人生綜合症 – 何景昕傳道

這樣, 你們不再是外人和客旅, 是與聖徒同國, 是上帝家裏的人了。( 弗2 : 1 9 ) 暑假本應是旅遊旺季, 對於「去旅行去到盡」的香港人因疫症而不能外遊, 這幾個月簡直不是味兒。現在很多人才知道從前去旅遊果真容易, 以後能去的話更應感恩。那管以前還是將來, 是短或長的旅遊, 趁著假期總要輕鬆快樂一下。但快樂過後, 有些人身心獲得放鬆後充滿能量;有些人卻出現「假期後綜合症」( p o s t -h o l i d a y s y n d r o m e ) , 一般會出現的情況是: 賴床( l a z e i n b e d ) 、發呆( s p a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