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教會門徒訓練正式開始, 這是一個無須上堂的訓練, 主要鼓勵弟兄姊妹參與讀經計劃, 領人參加教會聚會和恆常奉獻。希望弟兄姊姊將這三項培養成為屬靈生命的紀律和習慣。行為心理學研究, 紀律和習慣是有意識的選擇和行動, 任何一種行為只要經過二十一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 超過九十天的重複就會鞏固其穩定性。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至七天左右, 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而不自在。需要堅定意志, 十分刻意提醒持續實踐, 會覺得不自然不舒服, 甚至會有掙扎想放棄的情況出現。 第二階段七至二十一天左右, 繼續第一階段的努力, 重複實踐, 進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而自在。會覺得比較自然和舒服, 但是要留意偶一鬆懈, 就容易放棄或停滯不前。因此, 還需要刻意提醒努力繼續堅持。 第三階段二十一至九十天左右, 此階段的特徵是不經意而自在, 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踏入此階段, 這項習慣就已經成為生命中的一個有機部分進入自動模式, 它會自然不停地驅動進行, 沒有實踐反而覺得不自在。 以讀經為例只要大家堅持最少二十一天就可形成讀經習慣, 祈求聖靈賜毅力、忍耐、持久恆心給我們閱讀或聆聽神的話語, 讓神的話語潛移默化滲透和塑造我們生命。領人參加教會聚會, 可能要培養不怕「食檸檬」( 被拒絕) 的習慣, 把握機會繼續發出邀請。什一奉獻或月捐, 按聖經教導要獻上無殘缺而又是最好的給上帝,因此最理想是培養每月收到薪金便立刻作出奉獻的習慣, 不要等到月尾用到剩餘才獻給上帝。 如果我們能將讀經、傳福音、奉獻成功培養為屬靈生命紀律和習慣, 不但為今生帶來許多益處, 在提摩太前書4 : 8 – 9 提到「操練身體益處還少, 惟獨( 操練) 敬虔, 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教會門徒訓練也可看為操練敬虔的起步, 幫助我們心思意念, 言語行為逐漸邁向成熟, 更加貼合神的心意, 活出神的形像。元福人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註1 : h t t…
Category: 牧者話
「家長」有話說 – 愛回家家長 Toby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 唯獨敬虔, 凡事都有益處. . . . . . 」( 提前4 : 8 ) 大多數人都明白操練會帶來益處, 但卻抗拒操練, 總喜愛停留在自己的安舒區( c o m f o r t z o n e ) 。操練? 只是想想、說說罷了, 並沒有肉身的付出及趕上! 感恩在我們的信仰上是有提及有關操練的事情, 最令人熟悉的就是有晨更禱告及禁食禱告。我們元福之前也有推動過, 你又參與了多少? P l a n y o u r w o r k 容易, w o r k y o u rp…
呼喊中的轉化 – 古藹文傳道
近日看一篇文章提及過去一年, 本地基督教詩歌音樂創作喜見新面貌, 年輕團隊創作的詩歌被教會聽見及採用, 團隊創作配合時代氣氛, 適切地幫助教會年青人在失望逆境中抒發情感、產生共鳴。文中有幾首歌曲介紹, 試聽一下, 聽到年青人心中的呼喊, 有些純粹抒發情感, 有些內容能夠帶出對上帝仍充滿信心和盼望, 聽後心靈得安慰有力量回到逆境中繼續奮鬥。 有以上的發現, 是透過教會一位姊妹在I G 分享得知。其後有機會與她傾談歌曲之餘, 也關心她近況。過去她曾對社會環境感到不滿、憤怒和失望, 曾向上帝呼喊希望上帝改 變身處狀況。今日環境仍在改變, 她卻分享當中的轉化。由情緒呼喊宣洩到理性的反思, 過程中她領悟到上帝不是按她心意而改變, 要改變的不是外在環境, 而是她對上帝的信靠, 內在生命要成長堅強。她明白世上追求沒有完美而且都會過去, 唯有追求上帝國度才有盼望, 會思想如何在世活出有意義的生命為目標方向。 如何經歷生命轉化? 必須透過耶穌。上帝用一個過程來轉化我們的生命, 是一個靈命成長的經驗。明白所有轉化的終極目標是「更像耶穌」。上帝要我們達成的目標, 不在於 平穩、幸福或舒適, 而要在不同的境況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與神的關係, 及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要像耶穌。此外一切「轉化」都從抉擇開始, 申命記3 0 : 1 9 上帝要我們選擇生命, 約翰福音1 0 : 1 0 耶穌又對我們說:「我來, 是要叫人得生命, 並且得的更豐盛。」生命是一連串的選擇, 選擇耶穌按著祂的道而行。又要明白我們和上帝在轉化過程中的角色, 只要我們盡本分立志行事, 聖靈在我們心裡運行, 更新轉化成就上帝的美意。 最後介紹一首年青人創作的新歌《呼喊》,當中的副歌是將詩篇二十三篇的內容編成歌中的禱告、宣告和呼喊: 死蔭幽谷 我不怕遭害 絕處困境 神定領我跨過 祢杆祢杖…
感想.敢言 – 何景昕傳道
踏入2 0 2 0 年的尾聲, 你的感想是… 「今年很艱難, 希望明年會更好? 」、「唉! 年年難過年年過。」有些人會消極看世上所發生的事, 而悲觀情緒是會被感染的。當你見到人瘋狂搶購食物、日用品時, 悲觀的人則會跟風盲搶。 在馬太福音2 4 章3 – 1 4 節記載耶穌論及末世時有打仗, 人們互相爭鬥、國家互戰、到處有饑荒及地震; 又有假先知迷惑人, 而許多人的愛心也漸漸冷淡了。即便如此, 主耶穌勉勵我們是要把天國的福音傳遍天下, 向萬民作見證。弟兄姊妹, 不要因所發生的事而變得冷淡, 耶穌說: 「你們若繼續遵守我的道, 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將認識真理, 真理會使你們自由。」( 約翰福音8 : 3 1 – 3 2 ) 。 在疫症肆虐、經濟開始蕭條, 看似沒有朝氣及轉機; 生活上的困難, 好像無法面對未來, 請不要忘記你們應當是一群有堅韌屬靈生命力的基督精兵, 能應對生活上的困難。今若軟弱無力,那可能是因為過去沒有好好裝備及鍛鍊自己屬靈的生命, 所以, 我們應當學習及實踐真理。來年, 元福推行全教會性的門徒訓練共有三個重點, 其中一個是如何作好管家職事, 推動目標是要幫助信徒操練屬靈生命的成長, 實踐作為上帝託付的管家職事, 經歷上帝所應許的祝福。 以下是不同對象層面, 為自己在管家職事之奉獻上, 定立新目標:
默想與默觀 – 古藹文傳道
近期為教導教會祈禱課程作預備, 揀選不同祈禱方法與學員操練, 其中包括默想經文和默觀( 靜觀) 祈禱。過程一般操練安靜為先, 以呼吸節奏調息心靈, 將注意力集中當下, 放下判斷向神敞開心靈, 然後聆聽重複誦讀的經文進入默想, 期間可以祈禱與神交流對話, 最後是一段靜默時間, 在心靈靜默中專注於神, 享受與神同在。結束後能夠將過程中觸動心靈的感受和體會記錄下來, 更能深化與神相交的經驗。多操練默想和默觀可以提高內在覺察能力, 在生活中敏銳神的愛和作為, 讓生命活在神的帶領中。 默想和默觀在《天主教教理》有清楚的定義: 默想( 英文: M e d i t a t i o n ) 是運用思維、想像、情感和渴望, 為深化信仰的信念,激起內心更新改變, 並強化我們跟隨基督的意願。基督徒的祈禱以默想基督生活的腳踪為優先, 在祈禱中反省與基督的關係, 認識基督的愛, 並與祂結合為一。 默觀( 英文: C o m t e m p l a t i o n ) 是以基督為焦點的凝望注視, 祂望著我, 我望著祂。專心注意基督就是捨棄自我,…
每逢佳節倍思親 – 何景昕傳道
可能大家沒有想過「每逢佳節倍思親」, 是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描寫作者遠行而思念親人的感受。農曆九月初九, 也稱「重九」, 也是重陽節、又稱敬老節或踏秋節。節日由來有多個說法, 有說是東漢年代有人預測九月初九當日某村將有禍患, 全村人登高、飲菊花酒避禍擋災,後來村民下山, 發現村內禽畜全都死光。自此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 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而日本、韓國同樣都有這傳統的節日。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三個節期也是中國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 細心一數, 其實差不多一季便有一個祭祖節期。祭祖原意是敬老崇孝, 記念先人曾經的付出, 不致忘本。只是異教把這些傳統及先人神化, 以為誠心拜祭就得保佑, 又與堪輿牽上關係, 令子孫們以為對先人風光安葬、之後常常「用心」拜祭, 就可能「風山水起」, 事事順利, 把原意完全騎劫了。 初信主的朋友很多都不太明白, 以為信主後要放棄祭祖, 的確「祭」是需要放棄,因為祖先不是神, 不用拜祭供奉。但筆者相信尊敬先人這個傳統原意是值得流傳,因為孝義在基督信仰中都是重要, 尤以尊敬父母, 是十誡所頒布其中一道命令:「當孝敬父母, 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 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出2 0 : 1 2 ) 。經文雖提及因為孝敬父母而得長壽, 但更重要的精義是父母仍在世時, 當要孝敬, 免得只能在冰冷的墓碑前來懊悔盡孝。
盡責。忠心 – 古藹文傳道
每年的暑假是夢想家最期待的時間, 可惜因為疫情關係所有實體的暑期活動被迫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參與線上活動, 期望達到凝聚群體的目的。 由七月開始到八月底, 一班年青暑期義工每星期的週二至週六在他們的「奮鬥房」( 喜樂室) 埋頭苦幹, 一切從零開始製作線上一系列的綜藝節目。所有的內容由籌劃、分工、拍攝、剪接、後期製作都是他們一手包辦。最令人驚訝的是每項節目內容絕不遜色於電視播放的質素, 總有使人驚喜的地方。以前大戲師父說「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原來一個線上十至十五分鐘的節目, 線下的預備功夫都要花上百倍時間, 不少的人力和技術支援, 許多還是新學、新嘗試。 對義工們的努力、用心和盡責, 我曾問他們: 「如果花那麼多的時間、人力和資源製作一條十至十五分鐘的短片, 別人看了轉頭就會忘記的, 價值在那裡呢? 」再進一步地問: 「如果所做的服侍別人看不見, 得不到任何人的欣賞或回報, 你仍會盡責忠心地繼續服侍嗎? 」義工們回答令人安慰, 他們認為能夠事奉自己的群體是意義的所在, 就算別人未能了解背後付出幾多也不緊要, 因為有一班共同奮鬥的弟兄姊妹彼此鼓勵, 只要完成他們所受的託付, 相信有主記念。 這些節目能夠成功凝聚小組連結組員, 透過線上節目提供的話題, 延伸線下繼續參與網組相聚分享。能夠在抗疫疲累沉悶的氣氛中, 注入新鮮的元素刺激大家, 豐富小組內容。義工們付出的努力, 最後得到小組的投入參與, 心感滿足。看見教會的年青人能夠委身, 不怕辛苦亦不計較得失, 盡力做好所託付的工作, 能夠在小事上忠心, 將來必能成就更大的託付。盼望夢想家有更多的年青人起來加入事奉的團隊, 為自己的群體、為教會委身服侍。 元福一直承傳委身事奉的文化, 我們敬愛的黎汝富牧師四十年在元福的委身事奉,經歷不少風雨起跌仍然堅定的盡責忠心地服事, 今年年底是黎牧師光榮退休的時間, 雖然在繁重的崗位退下來, 但是黎牧師將會退而不休, 計劃未來退休後服事的方向。願我們的年青人都以黎牧師為榜樣, 將元福盡責忠心, 委身事奉的文化承傳下去。
真面目 – 何景昕傳道
凡所行的, 都不要發怨言, 起爭論, 使你們無可指摘, 誠實無偽, 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 好像明光照耀, 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 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 也沒有徒勞。( 腓2 : 1 4 -1 6 ) 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期望疫症能盡快成為過去, 大家都可以摘下口罩, 不論愛美與否, 都可以「真面目」展示見人。這大半年, 彷彿大家都困在口罩之中,在街碰到不太熟悉的朋友, 為怕尷尬也不敢貿然打上招呼, 人與人也好像多了一份隔膜。但同時, 因著帶口罩能遮蔽面相之利而犯案的數字突然飆升, 以為隱藏了「真面目」就可以鬼不知人不覺地犯罪。 經文說到「誠實無偽」, 意即不以假面目示人, 在這世代中像明光照耀。可是,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挑戰, 或人際間的相處等, 往往最容易展示人的面目, 我們是用「真」還是「假」面目去應對? 用上屬靈還是屬肉體的方法, 我們都可以選擇, 而這些選擇往往影響事情的結果, 甚至影響人的一生。 人在順境時, 會較容易有感恩的心態;但在逆境的時候, 真的很難即時以感恩之心應對, 通常都會反問為什麼? 怎樣解決? 或甚至埋怨。倘若我們看不到逆 境的真面目, 就會被它困住, 更看不透「它」會帶來自我發現、磨練和成長,甚至是上帝的賜福。 耶和華說: 「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 是賜平安的意念, 不是降災禍的意念, 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耶2 9 : 1…
憑著信經歷半 – 黎陳秀英師母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 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 創1 2 : 1 ) 信心考驗 記起1 9 8 0 年對我來說是一個大轉變, 我要離開自小長大生活的社區— — 粉嶺,因剛剛結婚還在適應夫妻生活, 就要放下一個喜愛的社區、教會和屬識的朋友。我走出安舒區, 隨著丈夫來到非常陌生的元朗, 建立新的生活, 開荒教會。真有萬般徨恐, 唯有順服丈夫的呼召, 憑著信踏上我人生的未來! 還好的是有一群弟兄姊妹一同進行開荒工作,都有點安慰。 怎料考驗好快就來到, 在元朗住了不夠幾個月, 房子失火, 家園盡失, 信心迷惘得質問神, 為何會如此? 問題未必有答案, 但日子一定要向前看。考驗也未必會完結, 人生必經歷磨練。上帝令我在開荒教會學到許多東西。 委身使命 我在2 0 0 5 年放下幼兒教育工作, 回到元福全職工作, 開展家庭事工和童樂坊的工作。當時萬事起頭難! 所以再起了對神埋怨和對自己呼召起了質疑! 為何不繼續留在學校有較高薪酬和較長的假期, 反而要自找艱難到教會工作, 面對眾多的批評、質疑和誤解等。 蒙福人生 回望4 0 年在元福事奉的日子, 似乎為主付出一生的青春, 其實反是我人生得着很多寶貴的經歷和成長。在事奉路程中, 主總藉著很多人與事來磨練和雕琢自己的性格, 學習實踐寬容和饒恕的真理。同時每當思念主耶穌被人藐視和鞭打的時候, 這只是小小的苦楚等於激勵啊!…
旅客人生綜合症 – 何景昕傳道
這樣, 你們不再是外人和客旅, 是與聖徒同國, 是上帝家裏的人了。( 弗2 : 1 9 ) 暑假本應是旅遊旺季, 對於「去旅行去到盡」的香港人因疫症而不能外遊, 這幾個月簡直不是味兒。現在很多人才知道從前去旅遊果真容易, 以後能去的話更應感恩。那管以前還是將來, 是短或長的旅遊, 趁著假期總要輕鬆快樂一下。但快樂過後, 有些人身心獲得放鬆後充滿能量;有些人卻出現「假期後綜合症」( p o s t -h o l i d a y s y n d r o m e ) , 一般會出現的情況是: 賴床( l a z e i n b e d ) 、發呆( s p a c e…